3月24日,一艘绞吸式吸泥船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白泉大河进行清淤疏浚。
2017年6月,巴基斯坦卡西姆发电厂港池与航道疏浚吹填工程正式完工。这是由中国一家疏浚企业负责施工的工程。来自巴基斯坦卡西姆港发电公司的工作人员对中国的项目承揽方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中国企业真棒。”
据了解,该项目是卡西姆港燃煤应急电站项目的配套工程,疏浚工程总量达479万方, 合同额超过5600万美元。建成后将有助于缓解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及周边省市的电力短缺现象,促进当地的经济和民生发展。
现代疏浚是指按规定范围和深度挖掘航道或港口水域的水底泥、沙、石等并加以处理的产业。疏浚工程是开发、改善和维护航道、港口水域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疏浚业主要以交通系统、水利系统和地方疏浚为基础,业务主要包括港口建设与维护、临海工业区建设与沿海城市发展、河道湖泊和库区清淤、海洋资源开发等。
巴基斯坦卡西姆发电厂港池与航道疏浚吹填工程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首批项目,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组成部分,它的完工标志着我国疏浚“走出去”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实际上,中国的疏浚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逐渐展示了由小到大、由大变强的实力。
1981年1月,我国上海航道局“航绞1001轮”船组远航至波斯湾西岸的岛国巴林,承担阿拉伯钢铁公司巴林球铁厂工程,踏出了中国疏浚海外发展的第一步。
如今,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强大和“走出去”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天津航道局、上海航道局为代表的疏浚“国家队”,在“走出去”事业中不断获得新发展和新突破。已经在东南亚、南亚、中东、南美、非洲、欧洲等地均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承接的疏浚项目已经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市场日渐饱和
中国现代疏浚业始于1897年成立的海河工程局(天津航道局的前身),如今已经拥有120年的历史。
我国水利资源丰富,江河湖泊纵横,又有漫长的海岸线,这些特点决定了国内疏浚市场需求旺盛。最近十多年来,国内疏浚市场的快速扩张,使得整个产业自2004年起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特别是大量民间资本进入,使得中国疏浚业的产能迅速扩张,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据悉,目前国内有大小疏浚企业200余家,各种疏浚船舶上千艘,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疏浚能力。目前年疏浚量超过10亿立方米,成为世界第一疏浚大国,并形成了以长江航道工程局、天津航道局、上海航道局、广州航道局为四大龙头的格局,行业竞争激烈。
自2010年之后,中国疏浚行业逐渐加快了追赶的脚步,在抢占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工艺水平、技术装备实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从一开始的引进、模仿到如今的自主创新,十年里疏浚业产生了70多项专利技术,支撑了整个行业的升级换代,也为整个行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条件。
尤其自2012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国家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逐渐减少,国内整个疏浚行业的增速也开始放缓。国内市场出现了一定的饱和。中国的疏浚企业开始更多到海外闯市场,与国际疏浚巨头展开竞争。
瞄准国际市场份额
2015年4月25日,天津航道局的两艘耙吸挖泥船,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布朗克港项目地正式施工,这是中国疏浚工程首次叩开欧洲市场的大门。
多年来,国际疏浚业基本被荷兰等欧美国家垄断,尤其是以波斯卡里斯、德米、杨德努和范奥德四大欧洲疏浚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其多元化经营程度较高,以疏浚吹填为主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业务几乎覆盖了所有利用海上工程船舶施工的领域,包括水工、抛石护岸、海上油气田开采设施的安装、海上风电设施的安装以及相关的环保工程、市政工程等。
中国的疏浚企业虽然一直在努力追赶,也取得长足的进步,尤其在一些关键装备的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整体而言,与欧美国家差距还比较大。
但近几年,中国的企业已经开始在国际疏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以俄罗斯圣彼得堡布朗克疏浚项目为例,整个施工环境非常复杂,施工断面块石大小不一、舱后不易沉降,容易造成装舱量严重不足。每次装舱量不足船容量的四分之一,工作效率很低。
在多种不利条件的叠加之下,该项目的施工进度一度滞后,眼看就要不能按期完成。在此背景下,企业努力攻关,通过改进工艺和改良装备,终于解决了问题,顺利完成任务,使项目提前竣工。同时,凭借着先进的疏浚技术、出色的项目管理水平力量和较强的履约能力,施工方天津航道局在欧洲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为中国疏浚深入欧洲开了一个好头。
迈向由大变强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初出国门的中国疏浚与长期垄断亚洲和非洲市场的国际四大疏浚公司进行市场博弈时,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任何指导可以参考,没少在国际市场中碰壁吃亏。
据了解,世界疏浚协会及国际承包商协会直到2010年才将中国纳入观察员。
随着中国疏浚行业的进步,近几年ISO国际标准化委员会授权中国的企业,代表中国牵头编制了疏浚国际标准。
如今,与欧洲四大疏浚公司相比,中国已经拥有全球领先的疏浚规模,拥有全方位、性能优化的疏浚船队,装备数量、总装机功率及总舱容第一,拥有雄厚的勘测、设计及研发实力,但在设备、人才、管理和技术方面还多有欠缺。
“中国已经成为疏浚大国,但还不是疏浚强国。”天津航道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要认清国际形势,认清自己所在的位置,巩固优势,补全劣势,才能将‘走出去’的步伐迈得更加稳健。”
目前,全球疏浚设备产能过剩,市场供过于求,国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逐步推进,全球航运及运输有关物料的远洋轮船的规模预计将继续增加,需要合适的泊位条件,这也为海外疏浚工程市场持续发展创造了新的机会。
“30多年来,中国疏浚一步一个脚印,在不断尝试中积攒经验,足迹已经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疏浚大国。新的机遇与挑战下,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向着疏浚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中国疏浚行业的一位专家称。